image
image
首頁 | 文藻首頁 | 網站地圖
分類清單
 

聖安琪史略 History of the St. Angela Merici

 

 

 

聖安琪史略

 

 

image

有些聖人因其一生充滿奇事,他們很容易讓人廣為傳頌。如聖本篤因他的會規,奧斯定因他的悔改,聖方濟徹底的神貧,大德蘭的神祕經驗與著作。而安琪梅芝呢?

 

人們對她有不同的認識,不同的描繪,好像她一生沒有什麼特色。可是,根據一位富商奧斯定蓋洛後來的做證,當一五四○年一月二十七日她結束了這樣平凡簡樸的一生後,卅天之久在碧夏聖阿法教堂內,幾乎全城的人都前來向她的遺體致敬。的確,她從未給我們留下任何傳奇性的事蹟,但是她的人格與慈愛精神深入人們心中,而她所創立的一個小小婦女團體─吳甦樂會﹝Company of St. Ursula﹞,以無比的慈愛與智慧,擴展至世界各地,直達地極!

 

少女安琪

 

對聖安琪出生的日期,史籍從未提供清楚的記載,我們僅知大約在公元一四七○~七五年間,出生在碧夏市﹝Brescia﹞岱森農鎮卡斯提洛一間不算大的屋子內,父親若望梅芝是一位技工,母親出身畢安哥西望族,兄弟姐妹至少四人,安琪幼年時,全家遷往市郊果拉斯﹝Le Grezze﹞。

 

安琪的童年是在果拉斯農舍中度過,梅芝一家到果拉斯之初,並沒有被鄰人們接受,因為不太清楚當地農村社會中許多繁瑣的傳統及法律,所以常遭鄰人控告,如:不小心採折了他們的樹木,或羊兒越界吃草等等,孩子們也常因觸犯這些規矩被罰款,許多年後,若望一家才真正被接納為村內的一份子。

 

安琪早年的生活,我們知道得很少,只有一些她向幾位好友敘述的事而已。她曾分擔一般婦女的工作,如提水、打掃、煮飯、烘麵包、洗衣等。除了家中父母的教導外,安琪與其他兄弟姐妹並未接受正規教育,但是父親常從家中珍藏的書籍中,為他們選讀一些聖人傳記。安琪的生活沉浸在祈禱、操持家務、教會敬禮以及閱讀裡。

 

這段時期安琪的生活簡單而規律,然而她逝世不久之後,就有一些奇異的故事開始流傳。有人說當少女安琪第一次發現自己的美貌時,曾故意用煤炭洗壞她漂亮的金髮,以免陷入虛榮的陷阱,或成為提親的對象;有人說她曾為一位小弟弟﹝或妹妹﹞離家,模仿早期基督徒為愛天主往曠野中隱居修行。

 

這些中古時期的傳說,是時代性的產物,當時人們慣常將聖德與奇蹟異能劃上等號,而如今我們可超越這些,直接體悟安琪簡樸單純的聖德。

 

當安琪年少時,失去了她最親愛的姐姐與同伴,她每天懇切祈禱,只為求知姐姐是否已在天堂。某天的中午休息時刻,她獨自坐在田中,看到一個異像,那是一種超自然的啟示,指引聖人們該走的路,安琪看到─天開了!一隊光輝的天使與貞女,正在兩兩並肩前行,天使們奏樂,貞女們歌唱,那首歌給安琪留下很深的印象,她事後仍記得怎樣唱。當這隊伍經過她身旁時她認出其中一位是她才逝世的姐姐,隊伍停下來,姐姐站在她身前,然後望著遙遠的前方,告訴安琪說:「天主希望你創立一個獻身貞女的團體。」當時安琪回答:「靠天主的恩寵我會創辦一個獻身貞女的團體。」這個經驗成為安琪一生神修生活的方向。年輕、被保護的她,從未懷疑過這個異像定會實現,雖不理解,仍然堅信著,這就是安琪的信德,這工程的巨大,或她個人的無知都嚇不倒她,她可能感到敬畏,但從不退縮,這就是她的個性。

[TOP]

 

方濟第三會

 

爾後,若望梅芝及他的妻子陸續地離開人間,雙親的逝世,使果拉斯的家解體,安琪頓成孤女,被送往鄰地沙洛鎮舅父家中。

 

在這幾年中她加入了方濟第三會,這個組織是方濟本人的構想,為協助教友們進一步為教會服務。身為第三會會員,安琪的生活有了規範,她得遵守會規,有祈禱的本份,遵守衣著的標準;同時也享有權利,例如能常領聖體﹝普通教友不能﹞,以及與其他第三會會員相互切磋的機會。無疑地,她的聖召因之更形鞏固,對於自己方濟第三會的身份,她看得極為認真,甚至在她創會以後仍繼續自稱「第三會會員安琪姐妹」?/font>

 

公元一五一六年安琪四十歲左右,因為方濟第三會長上的指示,她往碧夏市去安慰一位方濟大家庭的成員─加大利納潘亭歐拉,她剛失去她的丈夫與三個孩子。安琪來到的碧夏市,曾是蓬勃充滿活力的地方,十四年前,市民曾群起反抗統治他們的法國勢力,不幸失敗,軍隊在失控下濫殺無辜,姦淫搶掠,死傷成千纍萬,史家記載著無數教堂及公共建築被掠奪一空,私人及公共資源也因此被破壞殆盡。當時,許多神職人員離職,或過著不道德的生活,大修院或隱修院變成知識貧乏,生活散漫的地方。

 

安琪,這位來自鄉村的嫻靜女子,第一次面對戰爭的破壞,以及更嚴重的,因缺乏道德所導致更深層的破壞。

 

那裡的慘狀令她震驚,但未使她退卻,反之,更加強了她服務的志願,她心甘情願地留在這殘破的城市,彰顯她悲天憫人的情懷與活力,也許就在這時期,她得面對超人的使命時,才更深切體會到天主是一切力量與行動之本,後來她寫給跟隨她女兒們曾說:「如果對這項特殊任務的要求,你們感到能力不足,或不知該怎樣恰當地去應付,不要氣餒要懷著希望堅信天主,因為祂必會在一切事上協助你們…,要振作自己,採取行動,有信心,有希望,努力以赴,全心向祂呼喊,那麼毫無懷疑的,你們要看到奇事,只要在一切事上,你們尋求的是祂至尊無上的光榮及人靈的益處。」不久之後,安琪已能把握狀況,不僅照顧潘亭歐拉一家,還扶持更多其他人的需要。

 

在潘亭歐拉家中,安琪認識了在她一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三位人物,加大肋納的姪子業樂潘亭歐拉﹝Girolamo Patengola﹞,和他的朋友思定迦洛﹝Agostino Gallo﹞,以及事業飛黃騰達的商人安東尼羅馬諾﹝Antonio Romano﹞,透過他們,安琪在碧夏市的使徒工作有了雛形。在短短幾年中,安琪周遭已有群青年男女從事看護病人的工作,特別是一些患了不治之症的病人,此外,他﹝她﹞們設法找地方來安頓可憐無依的孩子,他們是貧窮腐敗的碧夏市中最悲慘的一群。

 

自從安琪見到異象以來,已過了廿五個年頭,當時天主曾指示她去創辦一個年輕女子的團體,而迄今她尚未起步,是什麼原因呢?是缺少冒險的勇氣嗎?或在應付每日急需致無暇計劃末來?亦或她已忘去年輕時代的夢想?事實決非如此,安琪與天主間默契很深,當天主的時刻到來時,她不會不清楚,只是,時刻尚未來到,所以她耐心的祈禱行善,也許此時安琪的心情正如百年後,她著名的弟子瑪麗閨雅,描述自己在相似狀況下的心情一般:「祂有祂的時間表,我們這位天主。」

 

安琪在潘亭歐拉家停留不久,然後她接受安東尼羅馬諾的邀請,遷往他住於碧夏市中心的居所,從羅馬諾處我們得知一些安琪日常生活細節,與刻苦功夫,他曾作證說,她三餐吃的很少,不吃肉,不喝酒,睡眠也不多,祈禱佔了她夜晚大部份時間,白日則看到她不停地為人服務。思定迦曾寫說:「可敬的母親多年來,最好說她一生在世,曾是許多人的支柱,他們來找她,有的需要改善生活,有的心懷悲傷,有的需立遺囑,有的待決定終身大事,或為兒女安排婚姻,許多人來徵求她的意見,各自有各自的需要。」她運用她的智慧為那些因種種困惑而尋求她的人,給予適當的勸告,並依照他們的需要,提供恰當的協助。因此,她的住處常是人來潮往,在這裡她住了十四年之久,同時,等待上主的時刻,以開始她創會的工作。

[TOP]

 

朝聖之旅

 

她在碧夏市的生活步調會因出門朝聖有所改變,安琪去過的地方包括曼都阿(Mantua),在瓦瑞洛(Varallo)的新耶路撒冷及羅馬,當然,最重要的是一五二四年她和安東尼羅馬諾伴同往聖地的朝聖之旅。

 

那次朝聖由方濟各會士領導,在耶穌聖體慶節的第二天自威尼斯啟程,一路平安無事,直到他們在坎地亞Candia(今日克里特島)泊船,在那裡安琪,不可思議地突然失去部份視覺,她得一步一步地被人牽著走。雖然如此,她仍未考慮過放棄朝聖的目的。這奇怪的失明一直繼續到她離開聖地之後才消失,和它出現時同樣地不可思議。

 

安琪逝世後,安東尼羅馬諾的證言中說到這件事:「她自己告訴我,當他們由一處聖地帶她往另一處去的時候,她用靈魂的目光默視每個地方,好似她用肉眼看到一般。」也許天主願意她知道,雖然她肉眼無法驅散黑暗,祂仍會啟示給她,祂要她看到的一切。

 

返回碧夏市不久後,安琪又再度踏上朝聖之途,這次是羅馬慶祝禧年,在那裡,她曾與教宗克肋孟七世單獨會面。他曾風聞安琪的聖德與善功,他要求她留在羅馬參與慈善中心的工作。令人驚奇的是,一向與教會長上非常合作的安琪,卻婉拒了教宗,因為天主曾清楚地表明祂希望她完成事業是在碧夏市。

 

在碧夏市的平靜日子很快地就被擾亂了,一年多以後,查理五世的軍隊衝陷羅馬城門,於一五二七年洗掠全城,不久,碧夏市亦告危急,許多人逃往鄉下避難,在友人思定迦洛業樂潘亭歐拉的保護下,安琪遷往克里子孟那(Crema),等候戰爭的結束。

 

在克里孟那時,安琪突患重病,幾乎已回天乏術,潘亭歐拉因而為她選寫了墓誌銘一則,竟然還天真地朗誦給躺臥病榻的安琪聽,「歡樂吧,母親!」他說,「明天我們就會把這安放在您的墓上」,安琪感到如此深的喜樂,竟坐起來談論起蒙召者在天上的福樂,約半個時辰之久,這喜樂治癒了她,她竟康復了。不久後,我們又看到她開始另一次朝聖,這次是往瓦瑞洛(Varallo)去,那裡依照聖地修建了新耶路撒冷朝聖地,為方便那些無法去聖地的信徒。

 

一五三0年,安琪回到碧夏市,身材弱小的她這時看來更為孱弱,雖說精神上她仍活力充沛,但體力已不如前,容易疲累,再過幾年她即將邁入花甲之年。那指示過她的異像,要她創立一個貞女團體的,在四十餘年之後,她開始積極佈署起來。

 

首先,她由思定迦洛舒適的住宅遷往附近一所教堂旁的小屋中,一五三二年寺已有一小群年輕女子與寡婦聚集在她那裡,是年八月她再次去瓦瑞拉朝聖,這是她最後一次旅程,從此,她將全心全力投入創會的工作。

[TOP]

 

創會 獻身貞女的團體

 

天主用了什麼奇妙的記號讓她明白時刻終於到了,我們無法得知,也許根本沒有什麼記號,而是安琪在內心深處敏感到聖神的推動。後來,在給會中最高領導婦女的遺訓中,她寫到:「要跟隨愛德與聖神的啟示與建議。」現在經過多年在祈禱與服務中與聖神的唱隨,安琪毫不疑地邁步向前,完成她的使命,她的祕書,加播哥薩諾事後寫說:「如果沒有吾主基督在她心中清楚之指示,呼喚催促她,或甚而溫和地強迫她負起創會的工作,她決不會開始。」

 

安琪很清楚知道她該做什麼,她不僅要把一群熱心慈善工作的婦女組織起來,她的團體除了外在的使徒工作外更當有內在的活力,她們應該是祈禱,有德行的女子,遵守簡單的會規,有神師之領導,交流與鼓勵。她們不像一般修會會士得發聖願,也沒有修院,安琪的女兒們繼續住在自己家中,也可以與兩、三位會員同住。她們的會規簡明有啟發性,而不繁雜,論及守齋、祈禱、聖事的功效,解釋服從、貞潔、神貧的美德與其勉勵會員們在自己的生活狀況中活出它的精神。

 

透過這簡單的原始會規,安琪為日後使徒型的獻身修會團體開創一條新路,讓獻身的女性得以在教會中扮演新的角色,正如加潘哥薩諾,她的好友與祕書,作證時所說:「她受聖神靈感的推動,由心中孕育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安琪對當時代大環境的清楚掌握,多植基於實際生活中,會規最後一章論行政管理表示十分明顯。因為她聚集的貞女們大多年輕缺乏經驗,她們無論在神修生活或有關世俗的事務上都需要細心的照顧。為此,她要四位最有能力的會員,做「神修上的導師」,有責任兩週到姐妹們家中去訪問一次,或依需要而加強,給予她們勉勵或協助她們解決困難;除此之外,四位謹慎受尊重的寡婦應當來作母親,關心她們的一切福利,不但如此,還應出四位有經驗有深厚德行的男士做父親,照顧團體的日常所需。這個管理模式,如此有創意,且又如此地配合了這團體的宗旨與結構,充份證實了安琪的智慧與神恩。

 

她的團體,她一生的夢想終於實現了,一五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安琪集合了她的同伴﹝共三十八位﹞,在鄰近聖阿法教堂的一間祈禱室內,新的團體在很簡單的禮節中誕生了。正如安琪一生那樣樸實無華,會員們先參與彌撒,然後魚貫地在團體登錄簿上簽名,隆重地表示她的忠信。自此,這團體正式取名「聖吳甦樂會」,聖吳甦樂是位殉道貞女,被當代尊為青年人的主保。

[TOP]

 

仁愛為懷 與時俱變

 

在六十歲的高齡,安琪終於落實了她青年時代的夢想,自從克里孟那一場大病後,安琪愈形瘦弱,她自知為培育穩固這小團體的時日已不多了,事實上,她僅再活了五年。這段日子她完成了兩個文件─勸言與遺訓,留給那些在她離世後將領導這團體的人,如同前敘會規一般,簡潔有力,充滿智慧,常引用福音?/font>

 

安琪從未刻意去規範會員生活的細節,她們服務教會的方式,或神修上細微規定,會隨時代而改變。她知道,她的團體如欲保持活力,必得適度變遷,但有一項原則是重要得牢記遵守,這原則曾引領她的一生─遵從聖神在各種境況中指引。她也警誡團體領袖們總不可忽視的困頓危險─新的時尚與趨勢會吸引會員離開福音的真理,或因團體內的不和引致的破壞與不安,以及由世俗事務中尋求滿足的欲望。領袖們應當仁慈為懷,不可用權威當武器,且要明瞭自己何時不配擔當領導的重任,在她的遺訓裡已強調同一個重點,是寫給四位擔當母親責任的寡婦們,她說:「可否請你們嘗試用慈愛去照顧她們,用溫和仁慈的手,不要高壓或疾言厲色,要常懷仁愛。」

 

她並未低估她們生活中會遇到什麼困難,但堅持任何事決不會超出她們的能力,只要她們知道往哪裡尋求力量:「如果對這項特殊任務的要求,你們感到能力不足,或不知該怎樣恰當地去應付,要懷著希望,堅信天主必會在一切事上協助你們。她又說:「讓你們求助第一個去處,總是耶穌基督。」

 

一五四○年一月安琪知道自己死期已近,她用動人的話向她們保證,死亡不會隔離她與她所愛的團體,她會比在世時更接近她們,最後,滿懷信心,她熱情的寫道「我說的每個諾言都會圓滿實現」。二十七日,安琪於阿法教堂旁邊,她居住的小屋內安逝,沒有驚人的痛苦或異像,那是一個平凡簡單的離去,正是她一生平靜安祥,信實到底地寫照。

 

碧夏市當時的日誌明白地表達了人們對她聖德的景仰,「有關安琪姐妹:一五四○年一月二十七日,碧夏市區岱森農梅芝家的女兒逝世,享年約六十五至七十歲,是一個中等身材極為瘦小的婦女,身著灰色服裝,該月二十八日下午四時,她的遺體被安放在聖阿法教堂─我親自目睹─那隆重的儀式與圍繞著的人群,好似一位王侯的葬體,因為安琪姆姆、姐妹曾教導過遠近許多人有關至高天主的道理,她受每個人愛戴。」

 

安琪逝世後數年內,她的團體迅速擴展,最初僅在碧夏市區,後來,也在別的意大利城市內,特別是在熱心的總主教查理巴祿茂領導的米蘭。自創會後不到一日年間,安琪的團體已擴展到法國、德國,不久後,比利時、荷蘭、瑞士也都有吳甦樂會的出現。一六三九年,第一位吳甦會傳教士,瑪麗閨雅,號稱道成人身的瑪麗,由法國出發往加拿大魁北克去開辦學校。十九世紀這股傳教熱火曾遍及北美洲及南美洲若干國家。廿世紀初,吳甦會修女們的冒險精神延伸的更遠,在中國、日本、印度、泰國、印尼、喀麥隆及其他非洲地區建立學校、孤兒院及診所?/font>

 

雖然,安琪雖不曾預料到這粒芥子的成長,無形中,她卻已為它留下空間。在勸言中她說:「假如,按照時代的需要與變遷,有必要制定新規或做任何變更,不妨徵求可靠的意見後,慎重為之。」自從一五三五年第一個十一月二十五日的早晨,第一批奉獻的會員在安琪準備的登錄簿上簽名後,時代與環境已歷經巨變,整個世界已向她們展開。為了因應這擴展,新的會規、準則必然不可缺少。許多團體已由原先單純的家庭模式,過度到正式有禁地規定的修院,宣發隆重願﹝Solemn Vows)代替了原來簡單的誓言 ﹝Promise﹞,使徒工作有了固定型態,以適應禁地的規定,但是主要外向的動力從未喪失,為最有需要的人傳播福音仍是安琪後人衝刺的目標。極少第二世界的國家還沒有吳甦樂會的團體,有些地方雖因為政府的壓制使得公開傳揚福音無法進行,吳甦樂會修女們仍設法以忠實於信仰的臨在為基督作證。

 

終安琪的一生,她在需要她的地方工作,在提供給她生活的地方居住,心熱誠祈禱,從未間斷。她選擇了聖神啟示她的道路,她認為當服從聖神在我們心中賜給的教導與靈感,我們的良心愈清明無玷,也愈能清楚分辨祂的聲音,耶穌說,聖神將教導我們一切真理。長年的神修生活和人世的磨練,使她具有引人的神恩、超人的智慧,凡家中有喪亡之痛者或有待立遺囑者,或有個未嫁的女兒等,他們願意向她傾訴,安琪也都能給他們勸告。她所創立的吳甦樂修會,以聖化自己、家庭,轉移社會風氣為己任,安琪的理想,後來遍佈世界各地,更致力於青少年以及兒童的工作,本著天主教的教育宗旨,造福社會。

 

百年來,安琪自己對她許下的諾言是忠實的。她逝世前不久曾這樣說:「我自己會在你們中間,為你們祈禱。」她進一步又說,不僅對她同時代的人,還有日後可能參加她團體的人,「要堅信不疑,這會規經祂親手種植,直到世界末日,祂也不會放棄本會,因為,既然是祂先栽種了,又有誰能拔除呢?要相信,不要懷疑,堅信一切必將如是,我知道我在說什麼,那些全心赴這份使命的人是有福的。」

 

那些全心赴這份使命的人是有福的。

[TOP]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