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首頁 | 文藻首頁 | 網站地圖
分類清單
 

校園建築故事 Stories of Buildings

 

 

 

image
000
正氣樓
000
現況:
英文系教室群計有26間普通教室、8間視聽教室、口譯教室、英文系資源教室及南區英語教學資源中心。建築佔地555坪,總樓地板面積1796坪。
 
溯源:
【正氣樓】為文藻校園第一座建築物,設計理念採中國傳統重檐廡殿頂宮殿之建築特色,以琉璃瓦、拱門、迴廊、花窗、洗石子仿雕樑雲柱等元素精心建造,充分體現人文精神,多年來已成為北高雄地標.由鄧炳南建築師設計監造,永泰營造公司承包建造,建造期分為二階段。
正氣樓西翼及中樓於1965年4月18日下午開工,1966年7月完工。
正氣樓東翼於1968年3月開工,1970年3月完工。
首屆新生於1966年9月入學時,所有的教室、辦公室、學生宿舍、修院等都集中西半邊的樓層及中樓;中樓一樓大廳同時做為禮堂及展演場所,首屆開學典禮即在此舉行,一樓至二樓間懸掛國父孫中山先生遺像,左右懸掛「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對聯,據此,王曉風修女遂命名大樓為「正氣樓」,以此期許文藻學子。
2001年1月,李文瑞校長開始規劃全校各系科擁有各自獨立系館,師生人數最多的英文系取得正氣樓多數空間的使用權,同時中樓一樓大廳改建為該系資源教室及南區英語資源中心。
2014年5月,林思伶校長將中樓一樓大廳恢復舊觀通廊性質,兼具原有展演場地之功能。
000
image
000
露德樓
000
現況:
英文系系辦公室、教師研究室及英外語能力診斷輔導中心。建築佔地455坪,總樓地板面積為1420坪。
000 
溯源:
1968年1月東側完工啟用。
北面一樓為學生餐廳,二、三樓為學生(女生)宿舍,東面二、三樓為修院。
1971年中樓及西側完工啟用。中樓為學生活動場所及洗衣曬衣場,西側一樓為禮堂,二、三樓為宿舍。
1981年為紀念綜理本校建校事務的申露德修女( Sr. Marie de Lourdes, OSU 1899~1981),命名為「露德樓」。
1999年千禧樓宿舍完工,學生住宿遷移至千禧樓。露德樓二三樓遂改裝修為教師研究室。
2005年為興建教學研究大樓群,拆除露德樓西側建築,原址改建為現在的至善樓及聚賢館。
000
image
000
莊敬樓
000
現況:
西班牙語文學系專用教室,共6間普通教室及一間專業外語演說與表達藝術教室。建築面積80坪,總樓地板面積297坪。
000
溯源:
1979年2月完工啟用。
大樓興建前,正值世界各國與台灣陸續斷交之際,考量時局動盪,師生當自尊自重,遂以「莊敬自強」四字作為當時之校訓,建築物之命名,亦依完工順序先命名此樓為「莊敬樓」。
000
image

 

000
公簡廳
000
現況:
法文系館、法文系資源教室、西文系館、西文系資源教室、專業口語表達藝術廳、音樂教室及3間普通教室。
000
溯源:
1980年4月完工啟用。
本棟大樓係王化民女士為紀念其夫婿王撫洲先生(字「公簡」)所捐贈興建,公簡先生為本校首任校長。
大樓為本校第一座圖書館,「圖書館」及「公簡廳」等題字為名書法家呂佛庭先生題贈。
原建築規劃,一樓為多功能展演場所,可做禮堂使用,亦提供學生各類活動或體育課韻律課等使用;二三樓為圖書館。
1996年校園東側新圖書館大樓建成,本大樓二三樓改做他用;2002年,一樓重新裝修為「口語表達藝術廳」。
000
image
000
自強樓
000
現況:
法國語文學系專用教室,共6間普通教室及一間自然科學資源教室。 建築面積81坪,總樓地板面積320坪。
000
溯源:
1982年6月完工啟用。
大樓尚未興建時之原址為二間平房教室,周遭環繞竹林,第一至第八屆學生四年級時在該處上課。1982年拆除舊有平房改建為三層樓之「自強樓」,主要用途仍然是專四教室。
000
image
000
學生活動中心
000
現況:
現為學生社團辦公室及學生社團各類教室,整體為一幢4層建築物。建築面積70坪,總樓地板面積375坪。
000
溯源:
1984年完工啟用,原為本校第一棟男生宿舍,自千禧樓宿舍啟用後,本棟樓於2001年挪做社團及課外活動組等辦公室及學生活動之專屬空間。
000
image
000
明園
000
現況:
日文系系館,內有日文系資源教室、6間普通教室及日語諮商診斷室。
000
溯源:
1987年8月31啟用。
委由沈芷蓀建築師設計監造,承襲正氣樓及露德樓的中式建築特色及校園整體性的規劃配置,以明代書院的風格為主要設計理念。建築物落成後,由當時第四任校長王曉風修女命名為「明園」。
自2001年起,成為日文系專屬系館。
000
000
化雨堂暨行政大樓建築群
000
現況:
北側主建築為學務處、教務處、進修部、專科部、推廣部、公關室及資訊教育中心等之行政單位辦公室。
000
溯源:
1988年8月28日開工,1991年10月21日校慶日啟用。
委由沈芷蓀建築師設計監造,與化雨堂為一系列的建築景觀規劃,含富詩意的榕蔭台階,綠茵,魚池等,薪傳劇場原為露天小舞台,2001年立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捐贈白色「太陽膜結構天幕」遮陽棚一座,使學生在該處活動時能更無懼晴雨。劇場綠地西側設置有本校第一座公共藝術石雕作品「國際觀」,為雕塑家蔡文慶於2006年駐校創作並致贈本校。
000
image
000
化雨堂
000
現況:
大禮堂,舉辦各種重要儀典、演講、演唱會、成果展等之場地。總共可容納1821人,上層為833人,下層為988人。
 
000
溯源:
1988年8月28日開工,1991年10月21日啟用。為本校第一座專屬禮堂建築(1991年之前之「禮堂」均附屬於其他建築物)。
化雨堂與行政大樓群均為沈芷蓀建築師設計建造,外觀與校園東側的明園相互輝映,承襲中國式傳統建築的語彙,以較現代的風格表現,簡潔而不失傳承,同時兼顧地形地貌(緊鄰愛河,原址為校園較低窪處之藍、排球場),依地勢規劃為不同樓層,在空間利用上做到最大化之可能,沈芷蓀建築師以此系列建築獲得1992年建築師雜誌金牌獎(現更名為台灣建築獎)。
「化雨堂」由王曉風修女命名,取教育乃係春風化雨之工作義涵,並委請名書法家卜茲先生題名。
1988年8月28日開工,1991年10月21日啟用。為本校第一座專屬禮堂建築(1991年之前之「禮堂」均附屬於其他建築物)。化雨堂與行政大樓群均為沈芷蓀建築師設計建造,外觀與校園東側的明園相互輝映,承襲中國式傳統建築的語彙,以較現代的風格表現,簡潔而不失傳承,同時兼顧地形地貌(緊鄰愛河,原址為校園較低窪處之藍、排球場),依地勢規劃為不同樓層,在空間利用上做到最大化之可能,沈芷蓀建築師以此系列建築獲得1992年建築師雜誌金牌獎(現更名為台灣建築獎)。「化雨堂」由王曉風修女命名,取教育乃係春風化雨之工作義涵,並委請名書法家卜茲先生題名。
000
image
000
詠穌堂
000
現況:
校園教堂,提供師生沈澱心靈、祈禱的場所,每週固定舉行二次校園彌撒,亦不定期舉辦各類天主教儀典及祈禱活動。
000
溯源:
詠穌堂於1990年10月21日完工啟用,建設經費係由本校首任校長王撫洲先生兒孫捐贈興建以紀念王化民女士,王女士字詠蘇,聖堂命名為「詠穌堂」,除表達這是歌詠讚美耶穌的聖堂外,亦藉由取詠蘇女士的「詠」與「耶穌」通用譯名之「穌」字二字命名,融合二種紀念意涵於一爐;王女士為本校創校修會聖吳甦樂會王曉風修女的母親。
000
image
000
文園
000
現況:
為2層建築,2樓為大型階梯式會議廳,1樓供學生課外活動使用;地下1樓計有八間普通教室,含2間百人教室。建築面積1080坪,總樓地板面積939坪。
000
溯源:
1994年1月開工,1996年月完工,第九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決議,對應於校園中的「明園」教室大樓,採納鮑霦校長建議命名為「文園」。
000
image
000
圖書館大樓
000
現況:
本校第二座專屬圖書館大樓建築,為八層樓建築物,內含五樓媒體資源中心、三樓耕心園自修室、8樓圖書館行政辦公室,餘皆為中外文圖書及期刊樓層。目前四樓外借給本校教師發展中心使用。
000
溯源:
1994年1月開工,1996年月完工啟用。2005年進行地下樓層、一樓及二樓之擴充及改善工程,自此成為一完整功能之大學圖書館,同年10月21日校慶時盛大舉行更新工程落成啟用典禮。
000
image
000
千禧大樓
000
現況:
八層樓建築物,含男女學生宿舍、餐廳及地下停車場。學生宿舍共有189間房間,可提供736人住宿。樓地板面積7974平方公尺,建築面積531坪。
000
溯源:
1999年9月完工啟用。因應學校發展,住宿學生人數急遽成長,原男女生宿舍已不敷使用,遂興建此綜合宿舍樓,由王曉風修女命名為「千禧樓」,以迎接公元2000年的到臨。
000
image
000
聖吳甦樂會修院暨教職員宿舍
000
現況:
1~2樓為創辦本校的聖吳甦樂會修院,一樓入口即為修院聖堂;3~4樓為教職員宿舍,共有20間套房。建築面積58坪,總樓地板面積178坪。
000
溯源:
一至三樓於2004年9月完工啟用。因應學校發展,原設於露德樓內之修院及教職員宿舍遷至此新大樓,建築外觀以聖吳甦樂會常用標誌「船」帆設計之,象徵修會的精神傳承。
000
image
000
求真樓
000
現況:
為一幢9層樓教學大樓,含49間普通教室、2間階梯教室,3間電腦教室、歐盟園區(地下一樓)及攝影棚(8樓)。建築面積395坪,總樓地板面積3466坪。
000
溯源:
2002年3月董事會決議興建「綜合教學研究大樓群」,2003年5月求真樓(教學大樓)破土開始施工,2004年9月年完工啟用,為大樓群第一棟完工之建築,由王曉風修女命名,委請名書法家卜茲先生題名。
000
image
000
至善樓
000
現況:
為地下2層及地上16層RC及鋼結構高層建築物,地下2樓為停車場、地下1樓為書局及師生討論區、1樓為校史館、2~8樓為各系科辦公室及教師研究室、9~10樓為教師研究室、11~12樓為行政及會議室、13~16樓為文藻國際會議中心(含15樓之國璽會議廳)。建築面積451坪,總樓地板面積4972坪。
000
溯源:
本大樓為「綜合教學研究大樓群」第三棟完成的建築物,於2006年本校四十週年校慶日舉行落成啟用典禮,大樓由王曉風修女命名,委請名書法家卜茲先生題名。
部分裝潢工程如15樓之「國璽會議廳」於2009年完工啟用。
000
image
000
育美體育館
000
現況:
地下2樓為停車場、地下1樓為健身房及桌球場、1~2樓室內為羽排球場、3~4樓為室內藍球場、5樓為屋頂開放式網球場。建築面積1021坪,總樓地板面積3196坪。
000
溯源:
2007年完工,由王曉風修女命名,與館外之「吳甦樂廣場」、「安琪廣場」於2007年5月24日舉行啟用典禮,以慶祝創校修會創辦人聖安琪列聖200週年。
000

image

000
聚賢館-學人宿舍
000
現況:
1樓為行政區域,2~4樓國際學人宿舍,提供國外客座教授學術交流住宿使用。建築面積71坪,總樓地板面積350坪。
000
溯源:
2007年完工,與館外之「吳甦樂廣場」、「安琪廣場」於5月24日舉行啟用典禮,以慶祝創校修會創辦人聖安琪列聖200週年。
求真、至善、育美、聚賢等大樓均由王曉風修女及李文瑞校長共同命名,委請名書法家卜茲先生題名。
000

文瑞樓

000

現況:

2018年完工啟用,建築面積180坪,總樓地板面積1850坪。1、2樓行政辦公區,3-6樓為教室,7-10樓為學生宿舍。此為本校第一棟取得綠建築標章之建築物。

000

文字說明:校史館易守箴館長
攝影:陳宗來先生

gotop